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酒厂新邨的住民心中一直有一根“刺”——平日走过1—8号楼主要收支口垃圾桶旁,乱堆的垃圾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他们只能掩鼻快速走过;如果遇到暴晒天,他们在家中关闭门窗都躲不外垃圾散发的恶臭,生活苦不堪言;到了雨季,面临垃圾混杂雨水倒灌小区主干道的惨烈局面,他们深受其苦又无能为力。2019年7月开始,困扰新邨住民的这根“刺”被拔除了,再看不到乱堆乱放的垃圾了,触目可及的是整洁的垃圾桶,另有随处可见的小区文明条约,这些都在时刻提醒住户们要文明守礼、共护家园。
整治了垃圾浩劫题,住民们又把眼光放在了清理楼道上,今年2月,20多名住民自发组织清理小区楼道……一年里,小区发生的这些变化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从一场社区住民的共创行动说起了。共商2019年年中,九江镇社工委通过项目购置的方式引入佛山市北达博雅社会事情服务中心在酒厂新邨(1—8号)开展社区治理探索。
经由数轮的问卷观察和入户探访,社会事情者相识到大多数住民最为关注的是社区垃圾投放点的卫生问题。这项涉及公共利益、住民配合关注、住民力所能及解决且解决以后能带来显着变化的卫生问题,便成为社会事情者进驻社区后介入的首个难题。
社会事情者通过连续的入户走访、每周四下午的摊位互动,在住民中乐成“刷脸”。有了前期的关系建设,首场住民议事会吸引了20名住民到场。社会事情者联合连日视察所得,与住民们就垃圾投放点情况问题对住民的影响、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可实验的解决方案三项内容举行了讨论。
为了最大限度发动更多的住民到场,社会事情者除组织线下住民议事会外,还使用新组建的小区业主微信交流群提倡了为期一周的垃圾投放点卫生问题线上讨论,并从差别方面引导住民思考问题的成因和对应的解决方案。30多名业主对问题揭晓了自己的看法,增补了8条问题成因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意见。由于该社区为开放式小区,垃圾投放点的卫生问题涉及的不仅是社区住民,还包罗周边村小组、环卫公司和周边商铺。
社会事情者通过个体访谈的方式增补收集了各利益相关方对该问题的看法与态度,最大限度降低了环保行动的阻力,增强了相关方的到场动力,保障方案有效实施。经由前期多方相同和反馈,垃圾点的情况卫生问题关注度大大增加。社会事情者联合社区“两委”建议及住民反馈意见,给困扰住民多年的垃圾点情况问题制订出解决方案:一是针对垃圾桶数量少、容纳不了逐日垃圾量的情况,一方面通过镇内的公益创投项目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与环卫公司相同协商增加垃圾清扫频次。二是对内向住民们征集垃圾投放点新址,对外向周边商户宣传大件垃圾及修建垃圾投放方式,并联动当地相关部门增强垃圾投放监视。
三是每月提倡住民到场清扫运动,维护小区情况。四是开展各种社区运动,提高住民们的环保意识。共促有了开端的行动方案以后,在社区“两委”的引导下,社会事情者与热心住民组成事情小组,一一落实前期已通过住民配合商议表决的行动方案。社会事情者还与环卫公司举行相同,在环卫公司协调下,环卫工人在逐日接纳垃圾之余也协助清扫周边垃圾。
但由于增加事情内容涉及增收清洁费,思量到与住民利益相关的事项需要团体商议决议,因此调整环卫工人事情内容的计划暂时弃捐。为了让更多住民到场垃圾点改善行动,社会事情者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线上+线下”征集住民对垃圾点设置的建议,在业主微信群预告改善行动计划等准备事情,发动了超100人次的住民到场后续行动。共推在得知大部门住民仍希望保留原有的垃圾投放点后,社会事情者围绕垃圾投放点的情况改善展开了一系列行动。首先,社会事情者发现两个垃圾投放点的地面和墙壁由于缺少维护,都留下了深深的污渍,社区住民主干和社会事情者商讨决议先对垃圾投放点的情况举行清理。
随后,热心住民就带上扳手拆除了废旧垃圾桶支架,6位住民提供水源利便大家冲刷地面和墙体,4位住民拿上洗衣粉和扫把开始了情况美化第一步。垃圾投放点面目一新,社会事情者又通过资金筹集的方式为小区添置了8个大口径耐磨垃圾桶,5个家庭努力到场“邻里共建·创意共绘”手绘垃圾桶运动,小朋侪们用画笔在垃圾桶上加上了“请好好敬服我”“掩护情况人人有责”等宣传语,提醒住民敬服垃圾桶,掩护小区情况。经常有小区住民和周边住户将大件家具、修建物料等物品堆放在生活垃圾接纳点,这些垃圾难以处置惩罚,严重影响周边情况。于是,社会事情者努力联系市政部门相识大件垃圾的处置惩罚方式,并通过群内通告、张贴海报、入户宣传等方式将大件垃圾的接纳措施广而告之。
一系列情况革新行动给垃圾投放点带来了新的变化,社会事情者在业主群里定期公示改善计划的执行情况、肯定所有业主的支付,还通过每周四定期开展的环保宣传运动,以互动游戏、征集垃圾点维护措施的方式向住民连续宣传环保知识,提倡住民定点、定时扎袋投放垃圾。越来越多的住民感受到团体到场所带来的改变,开始愿意加入垃圾投放点情况改善行动。
社会事情者每月提倡的垃圾投放点清理运动,报名接龙总能在1小时内满员,住在垃圾投放点周边的住户也在社会事情者的动员下每月自发清扫垃圾桶周边的垃圾。由垃圾桶引发的一连串团体共创行动在小区内愈演愈烈,昔日的“掩口鼻绕路走”逐渐成为“齐动手共清洁”,垃圾点换了“新颜”。共建有了一次住民团体到场的乐成体验以后,社会事情者适时引导住民们总结垃圾投放点改善的整个历程,梳理了在这个行动历程中,热心住民、社区居委会、其他相关单元是如何一步一步到场解决问题的,并开端总结了事前讨论、事中协调、事后评议的小区公共事务处置惩罚“三会制”。在“三会制”的动员下,社区住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小区治理探索。
日久失修的遮雨棚有坠落伤人的危险,住民主干通过议事会确定了移除方案及详细的事情计划,在社区群通告后,社会事情者组织有相关技术的业主拆除了小区内部门遮雨棚,住在雨棚周边的住民还自发制作温馨提示提醒过路行人。小区里8栋外墙有剥落现象,热心住民发现后连忙在业主群举行提示,并分享自己相识到的墙皮剥落处置惩罚案例。住民敏捷行动,组织墙皮剥落紧迫介入集会,决议团体出资请专业人士排查处置惩罚。
1—8栋过道有一处显着的地面下陷,住民主干很快召开事前讨论会,大家群策群力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团体筹集铺路物资的方式,填上了积水坑,保证了生活宁静。小区主干“站起来”、小区住民“动起来”、小区制度“建起来”,小区事务开始有相识决的新思路。一年来,住民配合到场直接解决了诸如垃圾投放点情况卫生、地面下陷、小区宁静隐患消除、“僵尸车”清理等10项问题。
原本生疏的住民在此历程中熟悉起来,18名住民主干也走出家庭,自发负担起了小区自治的主导角色。共思酒厂新邨的小区治理行动只是社会事情者在老旧小区探索自治之路的一个微小片段,在陪同住民通过团体共创的方式寻求小区问题解决的历程中,社会事情者对下层社区治理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一是党建引领,多元到场。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公共事务的主要向导者,在小区这一微型治理场域中更需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与此同时,涉及小区公共利益的问题必须尽可能组织与问题相关的主体代表共商共议,以确保所收集意见的全面性及行动方案的可执行性。二是住民议事,产出先行。
为制止有讨论无跟进、有讨论无产出的治理陷阱,住民议事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的行动方案需详细且可操作,也要尽可能为每位住民缔造到场的时机。例如,在楼道清扫运动中,除了发动住民到场清扫外,也可发动白昼外出的住民提前将清扫用的清水、扫把等物资集中放在指定位置,这样既提升了住民的到场意识,又保障了团体行动的公正性。三是建设制度,不停磨练。
要想实现私事小我私家自理、小事社区处置惩罚和大事社区共商,离不开可操作的制度建设,如常见的议事协商、利益表达、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激励监视等社区制度。制度从实践中来,亦需要回归到实践中不停磨练修正,以适应社区的变化。撰稿:张志华 潘智莹泉源:中国社会事情杂志。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官方首页网站-www.bxtlngy.com